风华私园│城芯园境,三分造七分养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三分造园,七分养园。造园难,养园更难。园子、主人和光阴,共同成就了园林的魅力。
▲ 文徵明《真赏斋图》(局部)
营造完成,只是园林的开始。园林的精彩,在于后期的赏玩与滋养。上河风华以匠心之道,精研“造园”与“养园”之精髓,敬呈海陵层峯一座传世私园。
▲ 一江风华实景图(仅为示意)
“粉墙花影自重重,帘卷残荷水殿风。”
——明代戏曲家高濂《玉簪记》
透过园林的视角,我们发现的是“园林里的中国”。绕着小桥流水静思,你会不知不觉回到唐宋;沿着深深巷道踱步,你会一步之间跨进明清……
▲苏州狮子林照片
推开上河风华的大门,“现代形、东方意”的园林韵味十足。流连在坊巷园院,你会重温邻里间的亲切;沉浸在“海陵八景”,你会感慨时间赋予城市的魅力……
▲ 一江风华实景图(仅为示意)
有天地,有故事,有轮回;历史,藏在上河风华的园中。
“主人无俗态,筑圃见文心。”
——明代书画家陈继儒《青莲山房》
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《园冶》中认为“三匠七主”,园林的意趣,主要是由居住其中的主人决定的。主人的品位高低,直接影响了园林的意趣和气韵。
▲ 南京瞻园照片
苏州沧浪亭的主人,是北宋书画名家苏舜钦;南京瞻园的主人,是明代“中山王”徐达……留存至今的名园,主人多为风雅的名士、名臣,上河风华亦如是。在上河风华,园林是“活”的,需要主人的学识滋养;慢慢的,上河风华也将成为当代泰州的一处名园,层峯人士在此怡情养性,心境归于宁静、悠然。
▲ 一江风华实景图(仅为示意)
上河风华秉承“养园”内涵,基于自然人本主义,匠承传统造园技法,融入海陵前后八景,打造坊巷庭院、宅园合一的精妙东方园境,于此可窥见其主人心志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